全站搜索

查看类别

一步式阳极锂补充

锂离子电池补锂技术是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手段。在锂离子电池的首次充电过程中,有机电解质会在石墨等负极表面还原分解,形成固态电解质相界面(SEI)膜,永久消耗负极中的大量锂,导致首次循环库仑效率(ICE)较低,从而降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。此外,还有一些过程,如负极材料颗粒因脱离而失活、锂金属的不可逆沉积等,都会消耗负极中的活性锂,从而降低电池的容量和能量密度。
锂化技术包括负极补锂和正极补锂。负极补锂是将活性锂引入负极,以弥补因 SEI 增长而造成的容量损失。负极补锂的主要方法包括物理混合、真空缠绕镀锂、化学补锂、自放电机理补锂和电化学补锂。
纳狮利用真空镀膜和自动化设计,采用卷对卷循环方式,实现铜箔一步镀锂,镀锂均匀性好,附着力强,可确保后续电池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优异的循环性能。

宽度300 毫米 / 600 毫米
镀锂范围双面 1~10 微米
电镀率1.8um/s
先例锂镀层厚度 5μm,生产线速度 2m/min

消费电子、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,对目前的电化学储能系统提出了更高的性能要求。由于电极匹配、液态电解质组成和电池结构等方面的限制,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难以同时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密度,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述领域的发展。得益于固体电解质的高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、高热稳定性和高机械强度,全固态锂电池有望实现高能正极与锂金属负极的匹配,兼顾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,成为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热点研究方向。

固态锂电池研发进展 #

目前,全固态锂电池的锂沉积部位和形貌不易控制,纯锂金属电极存在较大的体积变形,尚未得到改善。纳狮采用真空一步法制备复合锂电极,构建高致密化、高机械强度的镀锂层,高速、高效地助力固态锂电池的研发进程。

制备和结构表征 #

锂金属阳极 #

在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应用中,多级结构锂金属复合负极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和更高的比容量。它具有长期循环稳定性,容量保持值为 90%。

动力态固态电池结构

zh_CN简体中文